每日时讯!千年井盐跃然纸上 “非”同“遗”般艺术感拉满

2023-05-30 07:36:17 来源: 凤凰网

卤中草木白,青者官盐烟。

官作既有程,煮盐烟在川。

汲井岁搰搰,出车日连连。


(资料图片)

自公斗三百,转致斛六千。

君子慎止足,小人苦喧阗。

我何良叹嗟,物理固自然。

唐肃宗乾元二年(759年),“诗圣”杜甫流寓陇右,沿渭河溯流而上,游览了渭源鸟鼠山,在前往岷县的途中,途经漳县盐井镇,留下了《盐井》这首诗,被后人赞为描述漳盐规模、气象场面的千古名篇。

盐,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程,是我们理解历史的钥匙。因为人类智慧灵光的闪现和文化意念的萌生,皆因盐而起。有人说,如果说人类对盐的追求推进了历史,那么,文明则是沿着盐的轨迹前进的。

在中国人的餐桌上,盐是老百姓口中不可替代的百味之源,塑造了国人“五味之中,以咸为首”的饮食习惯,更在中国饮食文化形成中占据着无法撼动的主导地位。

漳盐,是中国历史上发现最早的自然盐之一,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井矿盐,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极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,对区域经济发展乃至西北部盐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,如今已成为漳县的特色品牌。

漳县:从井盐深处走来的“千年盐城”

提起漳县,必说漳盐。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先有漳盐,后有漳县。漳县伴随着漳盐的步伐走进历史,它的数度废立和漳盐的兴衰荣辱相伴始终。

西周时,先民们在这方土地上掘井熬盐而得名盐井。《周礼·天官·盐人》记载:“盐人掌盐之政令,以供百事之盐。祭祀共其苦盐,散盐。宾客共形盐,散盐。王之膳羞,共饴盐,后及世子亦如之。”

东周时,秦穆公十二年(公元前648年),“益国十二,开地千里,遂霸西戎”,漳县遂为秦地,为保证国家机关及军队用盐,秦国就在今盐井设县级建置“盐川寨”,这是漳县最早的雏形。故《漳县志》云:“盐井创自秦时”。

西汉初年,皇姓豪门刘氏家族来此垄断了漳盐生产。从此,盐井“地向系刘姓私业”,遂成河东地区的重要产盐地,距今有近3000年的历史;汉武帝元狩四年(公元前119年),国家实行盐业专卖,汉王朝在全国28个郡设置了专职盐官,漳盐归陇西郡盐官管理。

公元前83年,西汉昭帝刘弗陵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会议,会上御史大夫桑弘羊以甘肃盐铁官营的成效为论据,提出了“盐铁之利,所以佐百姓之争,足军旅之费,务蓄积以备乏绝,所给甚众,有益于国……”这一理论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东汉章帝建初元年(公元76年),朝廷一是着眼于陇上独特、重要、稀有的盐业资源;二是考虑到重要的人文和自然地理的战略位置,寄意“西陲屏障”,于是在此始设县置,治在盐川,名曰“障县”。

明洪武年间,政府重修盐法,加强了盐业管制,组织65家盐民对浚井甃木,扩充办理,正式颁发了注册为“漳贵宝”的营业执照,盐产量达到51万斤;弘治年间达到140万斤;万历年间达180万斤,达到鼎盛时期。

……

由此可见,漳县是跟随这方土地的盐业走进历史的,是一座从井盐深处走来的“千年盐城”。

漳盐:隐匿于民间的“无价瑰宝”

盐川镇和漳县县城仅一河之隔。县城出来,走不了多远,跨过漳河盐川大桥,便来到了千年古镇盐川(盐井镇)。

盐井镇有盐井三口:一是上井,在盐昌河东冒日嘴下的盐史馆内,这是大口浅井,井口长宽各1.1米,井深28米。二是下井,居盐桥西、盐井街东,井口长1.13米,宽0.817米,深15.7米,现有下井亭在焉;三是小井,在城南1000米小井沟内,长宽各0.66米,深6.23米,现已成小盐泉。上下两井,相隔一河,中有盐桥相连,是中国北方最古老的盐井。

记者一行来到漳县盐史馆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书“宝井汲玉”四个大字的一座雄伟殿宇。殿内有一口古井(上井),走进观察,只见井壁似硅化木砌成,看起来木纹犹现,敲之铮铮若磬。从井口往下看,卤水依稀可见,幽幽反光像是折射着更为久远的历史。

“宝井汲玉”上下三千年历史,滋育方圆五百里先民。漳盐制作四部曲——打盐、熬盐、抬水、绞水,已经成为昨天的记忆。

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县古法制盐,俗称“打盐”,主要有结盐、火盐两种。

制作盐砖

制作盐头

结盐俗称“盐头”,是漳盐最主要、最通用的传统产品之一,也是老百姓最喜欢使用的商品。砖盐又称火盐,是漳盐产量更大、销售更广的传统产品之一。这种产品用火烤干又形似砖块,所以叫火盐或砖盐。砖盐便于储存和运输。《甘肃盐法志略》云:“砖盐模为漳县一局所独有,亦惟漳局烧户所独用”,可见“盐圈子”是漳县的“专利”。

盐娃娃

盐呱呱

盐娃娃和盐呱呱,是古代熬制漳盐的两种副产品。盐锅出现破缝后,少量卤水漏出锅底,被大火烧成珊瑚状盐块,形似小娃娃,所以人们叫它“盐娃娃”。“盐呱呱”是多次熬盐后粘在锅壁上的一层异常坚硬的、含有大量芒硝的盐锅巴(盐垢),有时厚达2厘米。“盐娃娃”和“盐呱呱”治疗肚子胀、消化不良等肠胃疾病有奇异功效,还是难得的特色工艺品,烧手们往往奇货可居。

改革开放以来,漳县县委、县政府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盐矿资源,坚持把工业化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,大力实施“工业富县”的战略,在此基础上加快了盐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。

近年来,甘肃武阳制盐有限公司已开发出了12种“漳贵宝”系列产品,备受用户青睐。它们有:长期食用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低钠盐、铁强化营养盐、锌强化营养盐、钙强化营养盐、硒强化营养盐、核黄素营养盐等;有具有洗涤功能的果蔬洗涤盐、洁具洗涤盐;此外,还有延伸至护肤品领域的漳盐制品——含有矿盐结晶的“井玉香”牌洁面乳、沐浴露,具有保健功能的足浴盐、沐浴盐等。

武阳排骨、羊十道、腊肉韭菜、盐洋芋……漳盐是每一种流淌在舌尖上的漳县味道里不可或缺的“重要元素”;同时,它还为人们的健康、美容、养生贡献了不少力量。可以说,漳盐是隐匿于民间的“无价瑰宝”。

盐画:千年井盐“活”起来

漳县因盐设县,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盐文化。彩盐工艺画,正是充分利用和传承这一优厚资源,以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,使千年井盐“活”起来,拥有了“艺术生命”。

千百年来,盐仅仅用来食用,谁也没有想过将盐和绘画联系在一起,但汪航想到了。

2005年,在漳县真空盐厂工作的汪航发明了盐画,在绘画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,成为全国用盐作画的第一人。

汪航工作室

走进汪航的工作室,满屋子都是“雪景图”,画中的树叶、道路、屋顶、田野,到处都被洁白的雪覆盖,纯净美丽,而这些“雪”却是我们平常吃的盐。

汪航一手端着一个碗,碗里是调制好的彩盐,一手拿支毛笔,便在已绘制好底稿的纸上作起画来。汪航告诉记者,因为盐易融化,不好粘连,她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研究出来用树脂充当粘合剂。

熬制彩盐

“蛋清、淀粉、各种胶,只要能想到的办法都尝试了,都不行,最后偶然的机会发现树脂竟然可以让盐粘在一起。这才有了突破。”她说。

汪航上中学时就酷爱绘画,在盐厂工作期间,就潜心钻研盐雕艺术。在琢磨盐雕的过程中,汪航突发奇想:“既然能做盐雕,为何不尝试盐画?”她开始慢慢摸索用盐作画。

晾晒好的彩盐

后来,经过三年多时间地探索与不停尝试,汪航将盐和食用色素混合熬制后,发明了彩盐,制作出了色彩绚丽的盐画。

“第一幅作品是‘厚德载物’四个字,虽然很简单,但已经非常开心了。”汪航回忆。

汪航正在画盐画

盐画可在木板、墙面、纸绢等上面任意作画,可表现山水、人物、花鸟等内容。制画过程中,通过熬制、晾晒、黏贴等一系列科学严密的工艺流程,达到防腐、防潮,不变型、不褪色效果,作品也具有立体感强、观赏效果好、保存时间长等特点。

2010年,汪航的彩盐工艺画获得国家专利,2016年被列入甘肃省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如今,她的作品众多,有纯白的雪景系列,有彩色的敦煌壁画、卡通人物等。

为了将盐文化发扬光大,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盐画,汪航经常培训、教授学生制作盐画。如今,汪航已培训了400多名学员。

漳河的滔滔流水,盐井的万灶青烟,织成了盐川两千多年的文明图景。今天,汪航发明创作的彩盐工艺画使食用盐拥有了“艺术生命”,赋予了漳盐文化新的内涵。

漳盐文化,犹如华夏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,熠熠生辉。

新定西·定西日报记者 文爱凤 焦煜鑫 崔 桓

(定西融媒官方公众号)

标签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南极家电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  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